狙击武器是远距离作战的核心装备,合理使用能显著提升生存率和击杀效率。狙击枪分为栓动式(如Kar98k、M24、AWM)和连狙(如SKS、Mini14),前者单发伤害高但射速慢,后者容错率更高但需连续命中。核心技巧包括预判弹道下坠、掌握归零距离调整(PageUp/PageDown键)、利用掩体保持隐蔽,以及开镜时按住Shift屏息稳定准星。栓动式狙击枪需优先瞄准头部,三级头盔下仅AWM能一击必杀,而连狙更适合压制移动目标或补枪。
狙击枪的配件选择直接影响作战效果。高倍镜(6倍/8倍)是必备配件,托腮板能大幅降低后坐力,消音器或消焰器则根据战术需求选择——前者隐蔽性强,后者更适合快速连续射击。对于栓动狙,子弹袋可提升换弹速度;连狙则依赖扩容弹匣提高容错率。需注意,VSS虽自带消音和四倍镜,但子弹下坠严重,仅适合特定场景。配件优先级应结合地图地形和交战距离灵活调整,例如开阔地带优先消音,巷战则侧重稳定性。
狙击战术的核心在于位置选择与时机把控。理想狙击点需满足三个条件:视野开阔的高地、掩体充足的撤退路线,以及毒圈收缩的必经之路。架枪时需先用第三人称视角(按住Alt观察)锁定目标,再开镜微调准星。移动靶需预留身位——100米距离提前1个身位,每增加100米额外预留0.5身位。若暴露位置,应立即更换掩体,避免被反制。多人模式下,狙击手应优先击倒敌人制造人数优势,而非执着于补杀。
遭遇近战时可切换副武器(推荐冲锋枪或喷子)应对,QE键侧身探头能减少暴露面积。雨天或雾天需缩短交战距离,4倍镜连狙比8倍栓动更实用。载具上的目标建议用自动步枪扫射,待其下车再换狙点杀。决赛圈若需使用狙击枪,务必配备烟雾弹掩护移动,并避免在同一个位置开火超过两次。
狙击武器的练习需注重靶场训练和实战结合。建议在训练模式中测试各枪械弹道,熟悉200-400米范围的抬枪幅度。实战中初期可优先获取Mini14等新手友好型连狙,后期再过渡到栓动狙。需明确狙击手的核心职责是威慑和压制,而非盲目追求击杀数。合理搭配突击步枪作为副武器,能有效应对不同战局需求。